張家界籍在讀大學生印度游學專著即將出版

來源:武陵源新聞網(wǎng) 作者:周蘆屾 編輯:redcloud 2012-06-18 08:27:08
—分享—

  武陵源新聞網(wǎng)6月18日訊(通訊員 周蘆屾)6月16日,從首都北京傳來消息,,北京大學張家界籍在讀大學生周利群與人合作創(chuàng)作的印度游學筆記專著《菩提樹下,,恒河水上》即將在本月底由人民郵電出版社正式出版發(fā)行。據(jù)了解,,該書為中國首部由在讀大學生獨立執(zhí)筆的印度游學專著,。

  在《菩提樹下,恒河水上》一書中,,作者為周利群和沈逸鳴兩個人,,使用兩種語言,開啟了一段靜謐,、悠遠,、狂野的旅程,從而滿足了中國讀者對印度的所有想象,。在該書中,,這里有神廟和寺院,有19歲的年輕媽媽,,有狂野的節(jié)日和賣花的小伙子,,還是佛教的發(fā)源地。

  兩個學習印度古代與現(xiàn)代語言的年輕人,,一個是來自于人間仙境——湖南張家界的土家族姑娘,,一個是來自于大都市上海的漢族小伙子,在鹿野苑和菩提伽耶追尋佛陀遺風,,在西隆探訪昔日的女兒國,,在桑奇欣賞千年前的藥叉女,在德里繼續(xù)尋找他們心中的那片天竺神域,。他們在該書中的第一章全方位地介紹了印度的經(jīng)濟,、宗教、語言和美食,,在第二章著重介紹了德里地區(qū),,并在第三章至第六章按照中、東,、西,、南4條旅行線路介紹了他們的這次神秘旅程。

  《菩提樹下,,恒河水上》一書的特色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讓讀者感受到了印度文化的脈動:書中既有對印度文化的考證,,也有對印度普通人的人文關懷。作者通過梵語——這種天神的語言與印地語——現(xiàn)代印度人使用的語言,,感受到了印度文化的玄妙,,觸摸到料印度宗教的脈絡,。二是作者兩人深入了印度的非凡腹地:作者不走普通游客的尋常路線,深入了印度東南西北各處,,上印度學校,,與普通印度人面對面接觸,以溫暖的筆觸記述了一次純粹非凡的印度之旅,。

  《菩提樹下,,恒河水上》一書的讀者對象主要有:一是打算去印度旅行的人,以及有一定歷史文化知識背景,,打算去印度旅行的一般游客,。二是即將赴印度交流學習的學生。三是對印度文化感興趣的人,,尤其是文化層次較高,,對印度文化、西域學,、梵語和印地語感興趣,,讀過季羨林等學者專著的人。四是對佛教文化感興趣的人,,對佛教文化有一定認識,,想了解佛教歷史、源流的人,。

  周利群,、沈逸鳴皆為北京大學南亞學系學生,作為2010-2011學年中印政府交換公派留學生,,在印度學習生活了一年,,結伴同游天竺,一人利用印地語同當?shù)厝私涣?,一人則乘著時光機,,往返古今,用梵語解讀印度文化,。在旅行途中,,探索了菩提樹下的佛教文化,也體悟恒河水上的印度教文化,。作者兩人根據(jù)這段生活寫成的部分文字作品,,曾經(jīng)先后發(fā)表在《光明日報》、《神州學人》等媒體刊物上,。

  責任編輯:鄧道理

來源:武陵源新聞網(wǎng)

作者:周蘆屾

編輯:redcloud

閱讀下一篇

返回武陵源新聞網(wǎng)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