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不要讓“強捐”變成“褻瀆”愛心的工具

來源:武陵源新聞網(wǎng) 作者:杜修慶 編輯:redcloud 2013-05-23 15:21:33
—分享—

  5月21日,一條《江蘇紅會副會長稱“強捐”不過分,捐款者系財政供養(yǎng)人員》的消息迅速在網(wǎng)上傳開,,先后有200多家網(wǎng)站轉載此消息,,同時廣大網(wǎng)友和博友對此展開了強烈的質疑和尖銳的評論。

  據(jù)《南方都市報》報道 江蘇鹽城下轄各縣市區(qū)以文件形式要求各級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yè)單位干部職工等為當?shù)丶t會的“博愛萬人捐”活動捐款,遭輿論質疑,。對此,江蘇省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副會長李新平日前回應,,這些財政供養(yǎng)人群的收入相對穩(wěn)定,對他們提這樣的要求,,“我覺得一點不過分”,。

  看完這條消息,我沒有聯(lián)想到博愛,、奉獻,、助困解難等詞語,只有三個字從腦海里崩了出來,,那就是“被捐款”,。捐款、募捐,、奉獻愛心的前提基礎是自愿,,是捐助者、捐贈人在自愿的原則下自覺奉獻愛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給他們關愛、關心和扶持,,助他們早日走出困境,,感受到整個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強捐”,,言下之意非常明顯,,無所謂自愿與否,你捐也得捐,,不捐也得捐,。而且還以文件的形式下達捐款指標任務,采取直接從工資里扣除的方式捐款,,更是讓人不能理解,。捐與不捐只是態(tài)度問題,充其量只能受到道德和良心的譴責,但直接扣除工資,,強行捐款的做法,,最多只能算是一些地方所謂的“規(guī)定”、“條例”或者“制度”,,違法與否暫且不討論,,至少違背了別人的意志,違背了愛心奉獻的初衷和意愿,,除了給人一種“被強奸”的感覺,,還能有什么?

  當“汶川”、“青海玉樹”,、“冰災”,、“洪災”等自然性災害不期而至的時候,全國上下總能掀起搶險救災的高潮,,總會涌現(xiàn)出一件又一件感人的故事,,上演一個又一個溫暖的畫面。各族人民緊緊地站在一起,,牢牢地抱成一團,,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他們祈禱,,為他們祝福,給他們力量,,給他們戰(zhàn)勝災難的信心和勇氣,。根本沒有捐與不捐的過多思考,更沒有捐多捐少的指標限制,,同樣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偉大的創(chuàng)舉,,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沒有“強捐”的畫面總是那么溫馨和諧,,溫暖感人,。

  “強捐”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值得我們深思,,“強捐”背后的原因,,值得我們談討。筆者不想談及“郭美美”,、“捐你妹”等話題,,只是希望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到“強捐”問題,,分析找準問題的原因,,坦誠用心解決問題,,方能提高聲譽,增強公信力,,消除質疑,,取信于民。

  “強捐”刺痛了人們的心,,傷害了溫暖的情。打住“強捐”,,請不要再讓人們在捐與不捐,,捐多、捐少的思量線上猶豫徘徊,,更不能讓“強捐”變成“褻瀆”愛心的工具,。

來源:武陵源新聞網(wǎng)

作者:杜修慶

編輯:redcloud

閱讀下一篇

返回武陵源新聞網(wǎng)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