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武陵源,游者如潮,四季不絕,景色奇幽而勝比仙境,如果大詩人白居易也能一游武陵源,定然會賦詩曰:武陵源地藏仙山、此生一游終無憾,而絕不會在《長恨歌》里發(fā)出諸如: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之類的感慨了。
武陵源地處湖南境內(nèi),是由張家界、天子山、索溪峪、楊家界四個相互連接又各具特色的風(fēng)景區(qū)組成。這里億萬年前一片汪洋,經(jīng)過了無數(shù)次劇烈的地殼運動后,在大自然鬼斧神工式的“精雕細琢”之下,形成了形態(tài)各異的砂巖、峰林、峽谷,構(gòu)成了溪水環(huán)流、怪石聳立、奇峰森然的獨特自然景觀。
武陵源號稱 “三千翠薇峰,八百琉璃水”。其最具傳奇色彩的是金鞭溪,金鞭溪的溪水由石縫山泉、幽谷潛流匯聚而成,穿行于奇巖怪石之間。溪水四季清澈,碧光淋漓,溪水經(jīng)紫草潭到跳魚潭。二潭景色各異。四周古樹林立,巖壁處處草意青青,花姿婷婷。
溪水南側(cè)的巖石,高約數(shù)百米,猶如一根長長的石鞭,在陽光個映照下,掛披金裝,得名金鞭巖。金鞭巖旁邊的巨崖,形似鷹嘴,峰體狀若雙翅,緊護金鞭巖,人稱神鷹護鞭。這一片巖峰聳立,形態(tài)各異,酷似人狀,最為逼真的當(dāng)數(shù)夫妻巖,那座石峰形狀像一對中年夫婦并肩面南而立,五官俱全。夫妻巖前方是文星巖,似魯迅側(cè)面雕像;另有采藥老人巖,狀若李時珍;無一不形似神似,令人贊嘆不已。
由索溪峪風(fēng)景區(qū)上天子山風(fēng)景區(qū),必經(jīng)“天臺”。天臺分東西,本是兩座獨立的山峰,四周絕壁陡峭,無路可上,東倚山劈石為路,西獨立鑄鐵成梯。特別是西天臺,無依無靠,全憑豎直釘在絕壁上的鐵梯上下。
天臺之東,索溪峪因陽光斜射,但見險峰對峙,似虎踞龍盤。秀翠重疊,玉色深深,天臺之西,云霧繚繞,煙波浩渺,得西海之名贊譽。
楊家界有“楊家眾將”,有八座高峰三面排列,氣勢雄偉。近處有數(shù)十座絕壁,有“氣沖霄漢”、“云涌千山”、“天兵聚會”、“點將臺”等。
曾有人贊天子山:集黃山之奇,峨眉之秀,廬山之雄,青城之幽,不愧天子之稱。天子山和張家界森林公園、索溪峪相鄰,居此觀望武陵群峰,清晰可見。有天橋、天池、天門、飛泉、洞府,還有石林、云海、冬雪等景觀。這里以“千峰競秀”最為壯觀,大片挺拔的巖峰,一望無際。“將軍巖”像一位威武的將軍,聳立在雄峰之上,儼然有指揮千軍萬馬之勢。
張家界的“天下第一橋”長四十米,懸空掛在兩座山峰間。橋上松樹挺立,橋下白云滾動,四周絕壁深谷,人行橋上,有驚無險。
神堂灣是一個大深谷,四面百丈絕壁,原始森林覆蓋谷底,深不可測。有十里畫廊,山、石、樹渾然如畫,人在畫中。上有南北兩處絕壁,被一座天生橋連接起來成為了一體。
武陵源不僅有奇峰,還擁有大型溶洞一百多處。開發(fā)最好的是索溪峪的黃龍洞。黃龍洞是洞中有洞。洞上有洞,洞下有洞。全洞有十五公里之長,景物之多,堪稱中華之最。
觀武陵源之美,美在純樸至真,美在原始自然;行走于那蔥郁寧靜的林間小道,道旁古樹參天、蒼翠入云,飛瀑如珠簾倒卷,峰石皆奇亦險,身臨佳境,如入畫卷;此情此景,何似人間?山中巖壁有詩曰:高峽百丈洞云深,要訪桃源此處尋。此言不虛也!
本文作者為河南省新縣人
來源:武陵源區(qū)作家協(xié)會
作者:楊大林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