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武陵源”征文大賽26號作品:神堂灣的頌詞

來源:武陵源區(qū)作家協(xié)會 作者:李文鋒 編輯:redcloud 2013-08-28 19:32:22
—分享—

  雷以動之,風(fēng)以散之,雨以潤之。

  ——《易·說卦》

  順天時人心而動,雖死猶榮。這不,歷史的車輪輾壓過多少歲月?我們的王,仍然雄風(fēng)如昨,英容俱在,威武不倔,吸引著天下游人來此觀瞻,以示家鄉(xiāng)物阜年豐,子民安康,江山如畫。

  無跡無形的風(fēng)。那是王的氣息。風(fēng)從龍,藏在神堂灣里,是氣,是脈,是韻。風(fēng)中的陽光,層層疊疊如玻璃的細紋,蕩漾在枝葉間,小草上,刻畫出熟睡或淺眠的花朵。風(fēng)中的夜晚,更是透明的歌,唱著天下太平的夢。日與夜,王的氣息。多少歲月還在守護著這里的安詳。

  炊煙總是在有思念的地方婉轉(zhuǎn)。霧總是在有霧的時候巡邏。雨來臨時,炊煙與霧糾結(jié)成龍,沿著巨大的山谷盤旋而游。山谷密布著山峰,游龍則貼緊山峰的腰,時斷時續(xù),時浮時沉,左奔右襲,向前游去,消失了,卻又忽然回環(huán)而來。

  總有雷聲在沒有閃電的情況下,從很幽深的神堂灣里啟動,似有若無,說無實有。那是一種靈魂的躁動不安。那是我們王的靈魂的躁動。多少歲月了,王的靈魂不滅。

  總有人記得那個雷聲,像個巨人邁著沉重的步子遠去了。電光閃過,只歇了半晌,又一陣悶雷咕嚕著,滾動在歷史的天邊,震撼在歲月的深處。那時,天空顫抖了一下,燃起了藍色的火海,一片有力的金屬打擊聲,好像千萬張鐵片互相撞擊著一齊落進了神堂灣里。

  洪武十八年(1385年)八月。這天,雷暴挾帶著陰風(fēng),把我們的王——向王天子——向大坤拋進了神堂灣無底的深淵。那年,向王57歲。他的歲月綻放出如此的年輕與剛毅。他的目光暗含多少仁慈與仇恨。他的靈魂原是那么的閃電與雷吼。

  追憶似水年華。向大坤20歲時,理想要組建一支自己的土家族軍隊,以對抗、砸碎那個叛亂四起、連年戰(zhàn)亂、氣數(shù)已盡的朝廷。于是,他選擇了武陵源、黃龍洞、天子山。坊傳向大坤40歲時,登上“天子山”拉開長弓射殺洪武帝朱元璋,長臂挽弓,“三箭”穿云,眼看功成名就,不料宮前“石獅”障礙,朱元璋幸撿一命。朱見飛箭鐫刻有“向大坤”三個字,謎底不揭自明,遂發(fā)恨殲滅之。十余年后,明朝征南將軍湯和率領(lǐng)精兵10萬余人,分5路圍攻天子山,雖然天子山易守難攻,但向王天子僅有數(shù)千名將士,在浴血奮戰(zhàn)40多天后,終因寡不敵眾,在官軍步步緊逼下一直退守到神堂寨。那天,雨霧風(fēng)雷交加的天子山凄涼如鐵,神勇的向王自知大勢已去,不愿被俘,望著群峰霧氣中突然現(xiàn)出的一道光環(huán),若佛光,若天堂,他張開口喊了些什么?然后轉(zhuǎn)身躍下神堂灣,隨軍跟之,全軍覆沒。大地頓時一片咽嗚之聲,每一道閃電在瞬間都化作了神峰的造型。

  多少年來,神堂灣總是響徹著一些什么奇怪的聲音,生生不息,傳說紛紜。而我更愿意相信這神堂灣的“錄音”之說。那一場慘烈的戰(zhàn)事,兵荒馬亂,殺聲震天,箭羽回旋,錄在了神堂灣的“天然錄音器”上,錄在了當?shù)赝良易迦嗣竦男纳稀J潞螅灰裉脼车臍夂顥l件與那時的氣侯條件相吻合,這神堂灣里就會重新點點滴滴地自動“播放”那些奇怪的永不消失的聲音。

  安息吧,我們的王。誰要是去打擾王的靈魂,他的衛(wèi)士是不允許的。我們也是不允許的。這里的山水也是不允許的。偶爾,這里的蝴蝶糾纏著蝴蝶,這里的蜻蜓戲嬉著蜻蜓,便是王的靈魂出沒。

  曾有人想去一探神堂灣的究竟。可總是一去不復(fù)返,要么神秘地消失在了灣里的云霧深處;要么被灣里的陰云密布、馬嘶人吼、驚雷狂雨、陰森恐怖嚇得魂不附體,結(jié)果是滿口胡言,身患惡疾;要么被灣里桶粗巨莽、斗大白鼠、丈余蜈蚣所吞食……

  如今,游人雖然遠道而來,越千山,涉萬水,過草原,穿白云,為的只是這灣的神名,為的只是目睹那一處灼熱的空幻,誰也不敢涉足禁區(qū),誰也不妄造次禁地。來此觀瞻的人,誰都知道這里呼吸著一個王的氣息,奔走著一個王的身影,吼叫著一個王的靈魂。來此的游人都懷著無比的敬意,謁拜一方山水,念誦王的圣經(jīng)。

  頌詞是自己寫的,也是歷史寫的。我每上天子山,憑吊神堂灣,心中就會發(fā)出對向王的呼喚。那一聲喚,會喚起今天的多少精神,又能沉淀歷史的多少哀痛?

  本文作者為張家界市作協(xié)副主席

來源:武陵源區(qū)作家協(xié)會

作者:李文鋒

編輯:redcloud

閱讀下一篇

返回武陵源新聞網(wǎng)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