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誰曾料到這里就是當年著名的古戰(zhàn)場?
我站在高高的石壁上,四周巖石高懸突兀,刀削如劈,石梯上泛黃的印記就像一本厚重的史書,記載著當年那段血雨腥風的日子……一支烏鴉“哇”的一聲,迅疾掠過頭頂,讓人感受古戰(zhàn)場的悲涼與恐懼。讓人記住一個蒼涼的地方——百丈峽。
明隆慶《岳州府志》載:“百丈峽乃天下奇觀,縣西北六十里。”百丈峽是武陵源的景點,全長20公里,寬僅20多米,飛壁上有“百仗峽”三字,字徑丈許。它因古戰(zhàn)場出名。據(jù)史書記載,明洪武年間,永定土酋覃垕王、向大坤曾相繼舉義旗反明,先后在此鏖戰(zhàn),故又名百仗峽。明朝九永通判夏子云多次來到百丈峽游覽,作《百丈峽》詩云:
千丈絕壁掛古松,萬尺深澗鎖蛟龍。
百丈留得佳話在,兩壁對插白云中。
絕壁。古松。深澗。白云。好一個絕世美景。
然而,和諧美景總是很容易褪去底色,由于戰(zhàn)爭,由于殘殺,無數(shù)生命在這里消失 ,無數(shù)生靈在這里被涂炭。桑植民歌所唱:“馬桑樹兒搭燈臺,望郎望穿當門巖,你五年不回我五年等,你十年不歸我十年待,不逢春雨花不開。”英勇的土家人,為了反對壓迫,紛紛加入抗明隊伍,出現(xiàn)父送子、妻送夫的情景。但起義最終失敗,覃垕王被剝皮,向王天子跳崖自殺,在歷史上留下悲壯的一筆。
好一個百丈峽!前是富饒無比的有“小南京”之稱的永定衛(wèi)城,后是天子山萬丈深淵的根根石柱,進則柳暗花明,退則無路可逃,作為一個軍事隘口,它成了一個戰(zhàn)場的支點,也成了一場戰(zhàn)爭的轉折點。覃垕王大將田大,有萬夫不當之勇,在百丈峽戰(zhàn)死前感嘆:“老子在這里打贏了九十九仗,都取得勝利,可惜最后一仗敗了,敗在一個女人手中,老子不服啊!”而向王天子連連征戰(zhàn),在百丈峽打了九十九場仗,最后也敗在三位女楊家將手下,感嘆:“好兒郎難敵巾幗英豪!羞!羞!羞!”。峽內(nèi)有栓馬樁、點將臺、插旗峰和接火橋等景點為證。
百丈峽,好一個剛強的名字!難怪峽邊周圍的土家人就愛習武,男孩生下就赤腳練習武術,為的是關鍵時候上陣殺敵,難怪土家人有“硬氣功”、“鬼谷神功”、“自然門”、“孫家拳”等絕世奇功。沈老說:“一個士兵,不是戰(zhàn)死沙場,就是回到故鄉(xiāng)!”
這是一個非常圓滿的結局!
我突然想起在百丈峽石壁上的古詩:“峽高百丈洞云深,要識桃源此處尋。戎旅徐行風雪緊,誰將興盡類山陰。”
二
誰曾料到這里很快成了人類向往的家園?
我再次站在高高的石壁上,巖石高懸突兀,刀削如劈,石梯上泛黃的印記就像一本厚重的史書,記載著當年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一輛哈雷摩托歡快地冒著尾氣,寬敞的公路上旅游團隊一撥接一撥……一只喜鵲“喳”的一聲,迅疾掠過頭頂,讓人感受家園的溫暖和快樂,讓人記住這個美麗的地方——百丈峽。
戰(zhàn)爭的硝煙早早散去,與百丈峽相關聯(lián)的那些地名,老得只剩下一面泛黃泛黃的書頁了。
絕壁。古松。深澗。白云。游人。好一個絕世美景。
游人。白云。深澗。古松。絕壁。好一個世外桃源。
只不過當年那些絕壁,擦亮了地理學家的眼睛,那一根根石筍,那一塊塊石頭,不再廉價,而變成了化石,成為了“中國的石頭是世界上最好的石頭”。百丈峽有了一張世界級的地理名片——張家界地貌。它旁邊的樹林也劃入了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當年士兵們鏖戰(zhàn)吶喊的那些號子,都變成了轟動世界的民歌;當年士兵們征戰(zhàn)時跳躍的舞蹈,都變成了“國寶”。當年阿妹送阿哥上戰(zhàn)場的故事,也在《魅力湘西》和《天門狐仙》、《梯瑪神歌》中再傳佳話……啊!百丈峽,你的山,你的水,你的一草,一木,一舍,一溪,都是靈動的生命。我再次想起夏子云的《百丈峽》:
遠山凝碧洽幽襟,小徑牽蘿度積陰。
峰似劈成侵紫昊,磴當懸絕夾青林。
獨銜飛雪輕軒過,誰伴尋芝古峒深。
不為憂時勤使節(jié),結廬何惜買山金。
遠山,那是一段美麗的傳說。請不要把戰(zhàn)爭和家園混為一談。
輕軒,那是一彎友誼的彩虹。請你把鄉(xiāng)村的笛音連亙在一起。
駛進百丈峽,外國友人跳舞,唱歌,跑到張家界參加國際鄉(xiāng)村音樂節(jié)。
駛過百丈峽,外國友人跳舞,唱歌,跑到張家界參加溪布街狂歡夜。
滄海桑田。百丈峽啊,曾經(jīng)是人人都想逃離的故土,如今成了世界人們向往的家園。只因戰(zhàn)爭的硝煙早已走遠,思鄉(xiāng)的人們回到家園;只因老畫家的筆墨為旅游的興起描繪了絕妙的丹青,還因為張家界國際旅游城市的打造,給了家園一曲曲和諧的琴鈴……我想起了一句經(jīng)典名言:“我拿什么拯救你 ,我的愛人?”
行走在百丈峽的谷口,我陶醉了……是啊,張家界成為了世界地質(zhì)公園,當然就成為了世界人民的樂園。張家界成為國際上的美麗名片,當然就成為世界各族人民的幸福家園。
本文作者供職于《張家界日報》社
來源:武陵源區(qū)作家協(xié)會
作者:谷俊德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