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武陵源”征文大賽83號作品:鬼斧神工黃龍洞

來源:武陵源區(qū)作家協(xié)會 作者:祁尚明 編輯:redcloud 2013-10-07 10:11:19
—分享—

  風,徐徐灌進車窗,游走在眾人愜意的酣睡里。在蔥蘢疊翠的山路上穿行著,車窗玻璃時不時會被路邊扎眼茂密的竹叢掃過,如驚魂一瞥,回頭間竹叢已自隨風搖擺。二十多分鐘車程,未及從容欣賞車窗外景致,腳步已踏上“黃龍洞”景區(qū)濕潤的土地。因為此前寫過一些有關(guān)溶洞的文章,對于熔巖洞我還是有所了解,并有幸游覽過武都“萬象洞”。而“黃龍洞”就整個張家界而言只是風景區(qū)一個組成部分,位于索溪峪東面山谷之中。等看過碑記詞才知道,直到1983年黃龍洞才被發(fā)現(xiàn),此后經(jīng)過集中發(fā)掘后對外開放。憑心而論,張家界旅游業(yè)經(jīng)營的確實不錯,每個景點都有專業(yè)導游做詳細講解,旁征博引,引經(jīng)據(jù)典,于詼諧風趣之中讓游客心情愉悅。

  為我們做導游的是一位長相清秀,身材嬌小的土家族阿妹,話語甜美柔和娓娓而談,歌聲清脆悅耳。由此,一行人對黃空洞有了大致印象,黃龍洞全長7.5公里,按巖石起伏分四層結(jié)構(gòu),以其立體洞穴結(jié)構(gòu),龐大的洞穴空間,寬闊龍宮廳及數(shù)以萬計的石筍,洞穴瀑布,水陸兼?zhèn)涞挠斡[線等優(yōu)勢構(gòu)成洞中有洞,洞中有河,石筍、石柱、石鐘乳等星羅棋布的獨特洞穴熔巖奇觀。

  據(jù)專家考證,黃龍洞形成于3.8億年前,那個時候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經(jīng)過漫長歲月更迭漸漸孕育成洞穴,大約6500萬年前由于地殼抬升,形成的干溶洞經(jīng)漫長歲月的巖溶和水流作用,最終形成現(xiàn)在的“魔洞”奇觀,因而享有“世界溶洞全能冠軍”、“中國最美旅游溶洞”等榮譽,并獲得世界自然遺產(chǎn)、世界地質(zhì)公園等殊榮。可以說,黃龍洞的演化形成,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一筆寶貴財富,能夠欣賞到他神奇、魔幻、絢爛奇幻景觀,是每一個瀏覽者的福氣。導游阿妹的講解娓娓道來,引得隨行游客由衷稱贊。

  黃龍洞口并不顯眼,近前的石壁上凹陷鑲嵌著一塊塊名人題字題詞,倒是增添了幾分厚重,也將洞中神秘印刻在眾人心里。排隊躬身鉆入洞口,涼森森空氣隨即撲面而來,竟有了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借著幽暗光影前行幾十步光景,才漸漸適應了洞中光線。駐足之間,滿眼里盡是閃爍玄幻色彩的光芒,洞壁被渲染成各色光芒,石洞、石縫近在咫尺,可窺視到遠處幻化成萬千氣象的鐘乳石。風清涼而新鮮,竟是像極了家鄉(xiāng)向晚、清晨里的感覺。手撫石壁,涼快舒暢之感遁入心脾,存留于心頭那些沮喪和不快被一點點驅(qū)散。不由得將臉頰貼近,盡情感受如沐清泉,如臨晚風的幸福。

  然而,我不能多做停留,只能隨了眾人腳步,隨了阿妹甜美婉約的聲音前行。穿過幽暗洞府長廊,眼前豁然開朗,得知已進入黃龍洞第一大廳——聚會廳,雖是黃龍洞中面積最小的“大廳”,然處身于山腹中,驟然看到如此空曠的石府大廳,心里依舊驚嘆不已。經(jīng)過了人為裝扮,洞中石筍林立之處,巖壁凸凹之間燈火闌珊,霓彩玄幻,處處閃爍著神秘。翹首間,霓虹閃爍處猶如龍舞魚躍,而幾米之外的峭壁在鐘乳石包裹下竟有了一種水晶宮殿般的華麗、幽靜,凝神遙望,卻無法窺視到內(nèi)中精致。盡管土家阿妹歌聲甜美,我的心里卻有了某種惋惜,包括自己在內(nèi)突然闖入的陌客凡俗,也許已驚擾了龍女公主的遐想幽思,驚擾了情人相會時那最美好的深情擁吻。

  和甘肅武都“萬象洞”一樣,黃龍洞是一個典型的鐘乳石溶洞。在此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并沒有忽略過對鐘乳石形成及演化過程的關(guān)注,對于喜歡獵奇,喜歡追根究底的我而言,不斷獲取未知知識,成為一貫堅持和癡迷的事情。在探求未知的同時,我也在不斷豐富著自己,并從中獲求到一種快樂和滿足。由此,我已經(jīng)非常清醒的意識到,自己并不是一個安分守己、墨守成規(guī)的人。

  然而,我還是沒有料到,黃龍洞會給我?guī)砣绱舜蟮恼鸷场4┬杏诠夤株戨x之間,看過了“金戈銀槍”、“群猴拜觀音”、“老鷹覓食”、“黃土高坡”等景觀,游過了繁華似錦的天柱街,這才真正領(lǐng)略了物化自然,猶如神來等詞匯的精妙。而那一片纖陌縱橫,婉轉(zhuǎn)流暢的水田“萬丘龍?zhí)?rdquo;,以傳神般的筆觸勾勒出一派江南水鄉(xiāng)景致。而那水聲潺潺的洞中堤壩,是老龍王用來澆灌這“萬丘龍?zhí)?rdquo;的水源嗎?龍屬水族,統(tǒng)領(lǐng)龜鱉魚蝦,看來也逃不脫食五谷雜糧的宿命。

  真不容易啊,別看這鐘乳石精美絕倫,誰能想到它一年才長那么點兒,真是難以想象會形成如此規(guī)模。

  要我說,來這里游覽的人都應該好好看看,黃龍洞他就是一個天然博物館,物化天成,巧奪天工啊!

  聽到這話我緘默不語,這話一點沒有夸大成分,從進入外觀并不出奇甚至有些簡陋的洞口開始,這樣的感受就一點點變得強烈,相信所有在洞內(nèi)游覽過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和心情。大千世界,物化萬千,那形態(tài)各異,錯落有序的鐘乳石,每一百年才增加一厘米,而那鎮(zhèn)洞之寶“一柱擎天”早在幾年前就已經(jīng)投保一個億,創(chuàng)下世界資源性資產(chǎn)保險之先河。五十年歲月不算短暫,鐘乳石又能長出幾許尺寸。然而,如果有一天這根雄奇、壯觀,讓人觀之最為踏實,又最為擔憂的通天玉柱轟然倒下,帶來的是個人的億元財富,消失了的則是自然形成的瑰寶。這一點從洞中隨處可見,零散斷裂成截的鐘乳石柱的過去和將來可以想象得到,宿命,天地萬物都無法逃脫。

  一根鐘乳石柱,幾十萬年得以形成尚有倒塌的一天,當他轟然倒下,將不敗神話化為烏有時,是否曾想到千秋萬載,永生永世只是一個傳說?

  沒有永恒,唯有追求思想的永遠寧靜、淡泊才是順乎自然唯一的通途。人逝去了,留存于世的不會是他曾有的形態(tài),而是值得后人思考和懷念的思想。鐘乳石倒了,留給人們的是對它漫長生長歲月的感嘆,除此之外我不知道還能留下什么。

  隨著導游引領(lǐng),一行幾十人行進在閃爍著斑斕色彩的石階之間,像是穿越于九天之上,九幽之下,或彎曲,或筆直,或?qū)掗煟颡M窄,借著燈光可以看到石階兩邊形態(tài)各異的鐘乳石,展示著或猙獰、婉約,或貴胄、貧賤,或氣勢磅礴、雄渾壯闊,惟妙惟肖的姿態(tài)無一例外在燈光裝扮下有了蠱惑人心,攝人心魂的玄幻視覺。

  陽光之下,所有山水都顯得清新明朗,而在洞府之中,水陸兩行卻顯得別有滋味。靜心思量,走過的所有名山大川、廟宇古剎,都被賦予了一個共同特征,那就是山水相依,山以水秀,水以山美。這和人類擇水而居有著相同之處。無水,天地萬物無以為滋養(yǎng),無水,山川無以生長靈秀,無水,江河無以顯其澎湃,無水,生命無以延綿。水,即使在這以物化萬千的地下洞府之中,依然擺脫不了共生共存,相得益彰的自然規(guī)律。

  生平第一次,在洞府之中我泛舟踏波而行。聽導游講響水河全長兩千八百多米,平均水深六米,相對水溫十六攝氏度,目前可供游覽的只有三分之一。泛舟河中,水聲、驚嘆聲不絕于耳,河道迂回曲折,石壁燈光明滅隱晦,凝目望去景觀如幻燈悄然移動。流連忘返中已至出口,洞外陽光依舊炙熱,清風依然拂面。

  然而,短暫的洞府穿行,雖然只是一個匆匆過客,但我還是有了一絲感觸,洞府雖暗卻遮擋不了人們探究的目光。那一處處景點,一座座高聳的鐘乳石,雖然恰到妙處讓美感發(fā)揮到了極致,卻讓我捕捉到了一種被刻意加工過的痕跡。回眸過后我唯有悄然離開,世界萬物有哪一物、哪一事、哪一人不需要偽裝。或被動,或主動,年代久遠了也就成了真品,被當做真事來宣揚,黃龍洞只是個景點,無需去挑剔什么,僅此而已。

  而自己,又該是哪一段文字中的贗品,千年之后,又將成為哪一個人的往生前世。那時,有誰還會記得有過某個人,或者某件事曾經(jīng)發(fā)生過。走出黃龍洞,我終于體會到千萬年之前的遠古陳跡,也丈量到了朝夕之間自己的命運輪回。

  原來,自己也可以變?yōu)楹笫廊搜垌械囊粋€傳說,留于后世的后世。

  本文作者為甘肅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

來源:武陵源區(qū)作家協(xié)會

作者:祁尚明

編輯:redcloud

閱讀下一篇

返回武陵源新聞網(wǎng)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