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小伍家”魅力武陵源全國散文詩歌征文大賽73號作品:奇哉武陵源

來源:武陵源區(qū)作家協(xié)會 作者:運濤 編輯:redcloud 2014-05-28 22:13:22
—分享—

  一

  武陵源的風(fēng)光是大大有名的,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這一片風(fēng)光留下了美麗,留下了傳奇,也留下了謎題。

  其自然景致的“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讓人向往一見,其人民的“黃發(fā)垂髫,怡然自樂”更讓人渴望生活其中,不過,這樣美麗的風(fēng)景,這樣淳樸的民風(fēng),到哪里去尋找,當年唯一進過里面的漁人都迷了路,何況后人,所以桃花源成為困擾了中國人千年之久的神秘地方。

  桃花源具體是指哪一個村莊恐怕永遠也不可能有人知道了,因為在晉代,他們都“不知有漢”,更不可能知道有個陶淵明為他們寫下了《桃花源記》,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桃花源,所以千百年后的現(xiàn)代人要證實桃花源的所在只能是霧里看花、水中撈月一樣徒勞的。

  桃花源是不可知的,但武陵源是可知的,并且有武陵源風(fēng)景區(qū)可游,同樣是一個非常美麗非常傳奇的地方。

  在導(dǎo)游的帶領(lǐng)下,我們進入了吳家峪(索溪峪)門票站,站外是寬闊的廣場、停車場,在場邊是商販的攤床,商品色彩非常艷麗,有土家族服飾,各種漂亮帽子、登山的鞋,走路用的拐杖、太陽鏡等。

  二

  先到水繞四門坐百龍?zhí)焯莸碾娞荩@四門原名止馬塌,又稱紙馬塌、天子洲。金鞭溪、鴛鴦溪、龍尾溪三條溪流在這塊不足二百平方米的山谷盆地里盤繞匯流,注入索溪,故稱水繞四門。柏柳巖下的孤臺,相傳是漢代張良隱匿隨赤松子“學(xué)辟谷,道引輕身”的地方,并葬于此地,有張良墓,所以這里被命名為張家界。不過,導(dǎo)游沒有安排我們參觀水繞四門和張良墓,張良學(xué)辟谷、道引輕身的地方和墓地的真假很難考證,司馬遷的《史記》中只留下“留侯死,并葬黃石。每上冢伏臘,祠黃石”的記錄,從此看出,在漢代,張良墓是并不神秘的,不過隨著兩千多年中相關(guān)歷史文獻的毀滅佚失,卻逐漸模糊起來,神秘起來。到了這里,不論真假,不去看一看確實很遺憾,但隨團活動也,諸多身不由己,也屬無可奈何。

  百龍?zhí)焯莨P直立在陡峭的山上,如一柄插入山中的巨劍,在透明的電梯中真有身輕羽化 成仙飛升的感覺呢,尤其梯外白云繚繞,青峰森羅,無限美妙,宛如仙境,遙想當年張良不用坐電梯這樣“有機事者,必有機心”的工具,吸風(fēng)飲露,乘云氣,御飛龍,翱翔在白云之鄉(xiāng)、紫霞之城、夢幻之境,真是勝似朝堂之上的公侯卿相啊。

  三

  從“世界第一梯”出來至下坪,滿目都是神奇,一個個山峰上下一樣粗,就像矗立等待檢閱的儀仗隊戰(zhàn)士,高大挺拔,神采奕奕,不卑不亢,被稱為“天兵聚會”。除了贊嘆和驚奇,還是贊嘆和驚奇,擁擠的游客,用各種相機,從各種角度,來收藏這一幅幅大自然神來之筆的杰作,這就是武陵源風(fēng)景區(qū)核心的核心-袁家界風(fēng)景區(qū),導(dǎo)游說是“張家界的名,袁家界的景”。總面積一千二百多公頃,有“四十八里”袁家界之稱。遍布許多喬木灌木,第三紀孑遺植物的珙桐,可制肥皂、點燈、油漆的鐵堅杉,有思仙之別名的杜仲,樹冠優(yōu)美的甜櫧,春賞亮葉、夏觀玉花、秋看紅果紅葉的四照花,最有特色的是武陵松,有人說“武陵源里三千峰,峰有十萬八千松”。

  不時在路上出現(xiàn)一個岔道,通往的就是一個觀景臺,“迷魂臺”就是一個,在此縱目,幽谷紅青峰成陣,千姿百態(tài),層次無窮,錯落有致,晴雨朝暮,景色各異,攝人心魂。

  又一個叫“拜仙臺”的觀景臺,依然是人來人往,穿梭不息,撫欄憑眺,幽谷中許多峰頂如臺,卓立云表,是馳神拜仙的理想境地,個個山峰如披著綠色蓑衣的巨人。在觀景臺,有頭戴金銀、身著艷麗土家族服飾的少女與游人合影,各個笑容可掬,喜興勁兒十足。

  “小洞天”的景點乃洞天福地,有如蓬萊之境。景色太美,奇觀太奇,這等美好這等神奇,如果說在茂密的森林或陡峭的懸崖中忽然冒出一兩個飄飄然的神仙來,大概也不會有人意外和吃驚。

  四

  過一架凌空游覽的鐵橋,就可看到張家界最具標志性的景點乾坤柱,所謂這赫赫柱石,史傳上古共工與顓頊爭帝位失敗怒觸不周山折了天柱,殘余的半截,但仍不失頂天立地之勢。它在群峰拱衛(wèi)之中,非常突出,頗有無論多大力量都難以撼動的偉岸氣勢。據(jù)說這就是二零零九年上映的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阿凡達》中哈利路亞懸浮山原型。

  五

  到了九天玄梯,對面群峰之間有一南北向峽谷,立瘦峰四座,由近及遠,自下而上,連成一線,直指蒼穹,宛如四步天梯。向前走,有情人谷,看到此處深谷幽靜,奇峰成對,似一對對在卿卿我我、傾訴情懷的情人,真盼望自己也能挽著情人的手在此浪漫漫行了。能夠看到流水切割作用的奇跡,水流沿石英砂巖中的垂直節(jié)理侵蝕切割,上部巖層已被切割分離,流水沿溝溪繼續(xù),不斷地侵蝕切割上部巖層,顯示出流水切割作用的典型特征。形成一處“鞠躬石”的景觀,有巨石凌空當?shù)溃坏貌痪瞎靶小?/p>

  峰回路轉(zhuǎn)之間有龜亭儼然,每在一定距離的天然景致之間,當人們需要補給和休憩時,出現(xiàn)這樣一座小亭,就不再感到審美疲勞,便有重回人間家園般的安全感,心里也不再覺得路程太過遙遠。亭內(nèi)出售一些吃的、用的東西,不至于聯(lián)想回到茹毛飲血的洪荒年代。

  在此東南側(cè)望,左側(cè)崖沿下塔臺上一石如龜,舉頭遙望,這就是“神龜問天”。武陵源很多奇形怪狀的峰巒都被起了名字,并構(gòu)思了一個或是神話或是傳奇的故事,如果沒有想象力的話,看著自然景觀就難免枯燥,因此在不改變自然實體的前提下,進行一番想象力的再創(chuàng)造和開發(fā),也是通行的做法,在此處,游客看明白一個景點,只能是三分像還有七分得靠想象了。

  六

  這里的地貌叫砂巖峰林,不是由植物,而是山峰組成的林海,何其壯哉!在“神龜問天”西向二十米外,可見五個頭像拼成的巨大石壁聳立,傳說是宋朝楊家女將征戰(zhàn)于此,所以命名為“五女出征”。之所以附會到楊家將頭上,是因為這里楊家界的得名是安到了楊家將身上。

  一路之上,奇景奇觀奇跡不斷,但突兀出現(xiàn)在眼前的天下第一橋還是讓游人震撼了,這座天然石橋,高三百五十米,跨度五十米,頂長十二米,寬四米,厚五米,橫架于天塹之上,晴天,橋孔石壁歷歷,雄奇?zhèn)グ叮晏祆F涌如潮,錚錚有聲。雖然我們經(jīng)常說巧奪天工,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非常偉大,但有時更會驚奇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座圓拱之高、舉世罕見的石英砂巖的天生橋,是在三億八千萬年以前,由于地殼緩慢的產(chǎn)歇性抬升,經(jīng)受流水長期侵蝕切割的結(jié)果。

  度過了天下第一橋,就到了天下第一鎖,天下第一橋是天造地設(shè)的,無關(guān)人事;天下第一鎖則完全是人為建造的景點,掛滿了許愿天鎖,到了這里,很多人都會被環(huán)境感染,想許一個或幾個愿,許愿把人生中的一切不如意徹底改變,鎖住前程似錦,鎖牢相愛的心,鎖緊生命之門。但這里不是我們前行的方向,導(dǎo)游在指引我們上另一條道路了,也就無暇去做任何許愿。

  武陵源壯觀大氣,蒼山如海,但從沉積巖的成因發(fā)現(xiàn),在四億年前,這里是一片真正的海洋。沉積巖保留了許多地球的歷史信息,包括古代動植物化石,沉積巖的層理有地球的氣候環(huán)境變化的信息,信息顯示證實了曾經(jīng)的滄海桑田。

  感嘆滄海桑田的仙人麻姑和王遠,我們無緣見到,卻見對面坡谷,有巨峰如猿,舉頭遐望,望著西邊的月亮埡奇觀,猿人向往,所以這一處就叫猿人望月。

  而我們則望見了一片土家山寨,在袁家界美麗風(fēng)景中,在高山群繞之內(nèi),有這樣住人的寨子,著實讓游人驚奇,而化解驚奇的唯一法子,就是走進驚奇,融入驚奇,讓自己也成為驚奇。

  這里會不會就是桃花源呢?奇跡會不會在這里出現(xiàn)?

  作者為黑龍江省黑河市人。

來源:武陵源區(qū)作家協(xié)會

作者:運濤

編輯:redcloud

閱讀下一篇

返回武陵源新聞網(wǎng)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