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子山·纜車
從湘西的鳳凰古城到張家界,中途停了一站,主要是為了進土家木屋進餐,順便放放風,松松筋骨。
張家界和鳳凰古城相比,感覺是沒邊沒際的遼闊。翌日起床,早餐裝在肚子里,還沒消化,游覽用車早把我們送到了張家界入口—武陵源。烏黑烏黑的一座樓閣,上尖下闊,中間鑲嵌“武陵源”三個字,給人是用名貴木材雕制而成的感覺,高貴,典雅。此時,天公不作美,絲絲細雨飄拂天空,抬頭仰望,山!一座接連一座的山,顏色青青,濃濃的蒙著一層又一層的霧,都鎖在白色的山腰之上。
乘纜車游天子山,然后步行下山觀看天子山的御筆峰、仙女撒花和賀龍銅像是我們去年暑假張家界驢行第一天的全部。從早上七時半等到10時左右,扶著站道的柵欄,來回繞了幾圈,然后沿著山體迂回上行。漫長的等待,腳跟的磕磕碰碰,增加了不少的無奈和嘆息。不經意間,回首往山下俯視,看到的是更多慕名前來的觀光者。他們各自為伍,源源不斷。大人循規(guī)蹈矩排隊進站,孩子由導游拎著走綠色通道。雖說已是六、七月天的天氣,可海拔越高,涼意越濃,真慶幸自己在武陵源入口從小販處買了兩套淡黃色的薄膜雨衣,孩子一套,大人一套,裹在身上擋住淅淅瀝瀝的雨點,也暖和身體。
幾番停滯和攀爬、喘息,到達天子山纜車站點入口時,一扇閘門把我們擋在門外。站在門外卻看見從山那邊過來的纜車,原先無牽無掛的心境,開始躁動起來。纜車每次準坐6人,閘門剛剛拉起,負責纜車工作的人員便把我們連拉帶按固定到纜車上,順手幫助系好安全帶。纜車繞圈轉動,隨著鋼纜傳送,我們乘坐的白色纜車徐徐地向山的另一面滑去。憑窗眺望時,從相反方向對開過來的五、六輛纜車,慢騰騰的,一輛接著一輛螞蟻似的爬動,情景很是壯觀。同坐一車的兩三位驢友因為纜車底下峰林壁立,險象環(huán)生,害怕得抓緊扶手不敢探頭外瞰。我表面無語,實質內心驚驚,俯視下面如刀槍劍戟的險峰石林,嚇得手足酥軟,一身冷汗。任何一個故障,任何一根索纜的斷裂或車卡的脫軌,都會是一只折翅的風箏,一個筋斗擲落于千溝萬壑的深淵之中…
打開攝像機,聽著纜車上柔和的音樂,往窗外從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慢慢地旋轉掃描。一陣微風吹來,枝葉擺動,帶走我爬山站隊時許多的倦意。此時,不再想什么,只想用相機留下瞬間最驚心動魄的一刻。懸崖峭壁上頑強生長的灌木,裸露于挺拔高聳險峰之上的巖石,沒有預示地一一涌入眼簾。從幾千米高空懸空跌落谷底的想像,不知怎地,驀地閃入腦海,險惡的程度超出了我用語言來形容。
去看張家界,是因為張家界的名氣和美輪美奐的傳說。去張家界玩得開心,是因為把自己融入了張家界砂巖峰林地貌的奇觀之中。其實,每一次帶著激情和沖動去開始一段驢行,返程后最終總以揮之不去的思緒留下永久的懷念。
(二)徒步金鞭溪,再乘纜車歸程
到張家界第二日,是2013年7月14日,也是我們這些隨團出行的驢在鳳凰古城——張家界游覽觀光最后一日。馬上就要離開張家界,和張家界說“再見”了,突然許多的“珍惜”和“盡情飽覽”的情緒成了驢們心照不宣的秘密。
和第一天行天子山不同,我們的線路作了截然不同的調整。整個行程是:先從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金鞭溪峽谷逆流而上,邊徒步邊自由觀光拍景。三小時后集合終點站,統一乘中巴至山頂,再通過索道抵達黃石寨用中餐后返程。
明確了線路和時間,提好相機,大人小孩抖擻精神,沿溪喊著“耍子去耶” ,遂自由組合說笑著走!在這里,進山和下山的人交織一片,是壯觀的一條長龍。在這里,我們見到了許多猴子,也見到了白花花飛瀉而下的溪流和小型瀑布。樹林里的猴子伸展臂膊往上攀爬,孩子們見狀紛紛搶著喂猴,逗猴,和猴子合影。沒有了雨點,收起傘具,展現在面前的是明亮的一片天。我不想錯過溪邊瀑布下的一潭水,我想戲水刺激和興奮一下神經。卷起褲腳,赤足蹚在水里,雞蛋大小的鵝卵石按摩足底。輕掬一捧水,洗洗臉,便是吻著張家界的每一寸肌膚。
一路前行,一路參天古木。呼吸著張家界這個天然氧吧賜給游客的清新空氣,此時覺得張家界并不陌生。兩個赤膊的轎夫吆喝著抬轎忽然從后面飛奔而過。轎上坐著一頭老驢,安然地閉目養(yǎng)神。兩根抬杠因為轎子的重量,搖擺著上下晃動。這是土家阿哥在山上攬些游客生意,賺幾個外塊維持生計。
走過醉羅漢,走過神鷹護鞭,途中和小販討價還價買了幾件玩具哄孩子走完最后一程。一件學鳥兒鳴叫的玩具,我欣賞了很久很久。只那么一吹一拉,發(fā)出的鳥鳴簡直可以亂真。
驢途到達《西游記》外景拍攝地,已是晌午12時許,沒有強烈的陽光,只有青青的一片樹。又拍了幾張照片,至此相機空間全部用完。出驢前只想看看張家界的景致,這種初衷到了張家界才發(fā)現,其實張家界并不單單是景,她展現的是更多湘西神秘淳樸的民族風情和電影場景。
乘索道到黃石寨用餐后,便是一路的下山。五指峰、摘星臺、南天一柱,山路陡峭不斷,兩旁溝壑幽深。走過幾個景點都因為太過險峻,終不敢攀爬靠近,只好悻悻離去。
幾年來,每一次驢行拍回的照片都超過千張以上,這次張家界之行也不例外。因為珍貴吧,都收藏在電腦圖片收藏夾里,尤其是涉盡千山萬水遠道拍回的圖景。海南三亞的遭到誤刪消失殆盡,最近兩年去云南麗江、大理拍回的因為電腦中毒毀于一旦,唯有張家界所拍圖片因上傳網盤才得以保存,這足見我對張家界的喜好和偏愛。
游張家界歸來,是一場夢,但這個夢是真實的、美麗的。如果有下次,我仍會選擇張家界。“奇峰異石,突兀聳立;溪繞云谷,絕壁生煙”,充滿奇花異草,到處蒼松翠柏,這就是一個真實的張家界!
作者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興業(yè)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