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間,,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清新,、淡雅的蒿葉香隱約飄散著,牽引著路人的味蕾,,不由地腦海里已經(jīng)浮現(xiàn)出“蒿子粑粑”的影像,。圓乎乎綠色可愛的蒿子粑粑在熱氣騰騰地甑中隱約可見,滿屋彌漫著蒿葉的天然清香,。剛出甑的蒿子粑粑,,溫潤、靈氣,、有光澤,,晶瑩如翡翠。迫不及待的嘗一口,,滿嘴溢香,,那一縷黃豆餡兒的濃郁與蒿草淡雅的糾纏,仿佛奪人心魄,。
關(guān)于蒿子粑粑,,與山有關(guān)。因為山上多蛇,,因此,,有口語“三月三,蛇出山,,蒿子粑粑扎蛇眼,。”一直流傳至今。蒿子粑粑是張家界的傳統(tǒng)小吃,,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鄉(xiāng)里家家戶戶都要做蒿子粑粑。
舊時候,,山高林密的張家界毒蛇較多,,時常傷人。為防蛇出山傷人,,于是久居山林的祖先以艾蒿為主要成份的藥物,,拌上香甜食物誘殺山洞里的蛇,這種風(fēng)俗叫扎蛇眼,。隨后,,便有三月初三吃蒿子粑粑,進山勞作,,出門辦事,,就不會遭遇蛇咬的傳統(tǒng)。這種三月初三吃蒿子粑粑的習(xí)俗一直流傳至今,。
我將蒿子粑粑分為兩個派別,,豪放型和細膩型。做豪放型的蒿子粑粑,,相對簡單,。將采回的白蒿葉洗凈,,先置入碓碼中舂撞,掏出來再洗清水,,擰干,,以此法除去蒿葉中大量墨綠色汁水和細毛,然后,,將蒿葉切碎,,與早先備好的糯米粉均勻拌加溫水揉捏成圓形團子。再磨好拌好的黃豆,、芝麻粉拌的糖芯子,,包裹在揉捏好的圓形團子,裹上柚子葉,,蒸熟便可食用,。喜好咸辣的人,還可以將里面包上臘肉蒜苗餡,、蘿卜腌菜餡等,,內(nèi)容豐富,花樣繁多,,皆因人口味喜好而定,。
細膩型的蒿子粑粑,,便是將采回來的蒿葉與米粉攪拌,,一起用石磨磨成粉,這種方法使得粑粑蒿葉香味更濃,,粑粑的顏色更深沉,,尤為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