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張家界,,是一定要游武陵源金鞭溪的。
沿金鞭溪東行,,溪水順著山勢,,成為了各種形態(tài):或汩汩成泉,或飛瀉成瀑,,或汪汪一潭,,或繞石打旋。剛下過大雨,,青石路上時見亮晶晶的小水洼,,映著一角瓦藍(lán)的天空。溪岸有楓楊,、青柳,、銀鵝、毛紅椿為主的高大喬木,,以及香楠,、滇楸、油樟,、樟葉械,、山白果等婆娑的樹種。雖是七月,,卻無暑熱,。林中飄著淡淡的香,也許是香樟樹的香,,也許是珙桐花(珙桐花形若展翅欲飛的鴿子,,因此又叫“鴿子花”)的香,也許是各種不知名的綠草的香,,撩撥著你的鼻翼,,讓你不自覺地深呼吸,深呼吸,,讓五臟六腑熨帖個夠……
盛夏的金鞭溪,,綠當(dāng)然是她的主色調(diào),雨水滋潤后的山林,,用翠色欲流來形容一點兒也不過分,。溪水流到哪兒,綠色便蔓延到哪兒,。連那兀立的崖邊,,也有青藤搖曳;古老的橋頭,,也閃出一叢蝴蝶蘭,。如果光有綠,,那美不免有點兒單調(diào),此時的金鞭溪,,是盛裝打扮的新娘,,鳳冠霞帔,艷麗多姿,。黃的紅的樹葉,白的紫的花,,是不是造物主不小心打翻了調(diào)色盤,,才使得溪林成了一幅流動的油畫?
泉水清澈見底,,狹窄處,,樹林蔭翳,鳴聲上下,;開闊處,,平坦如腹,兩岸用石磴相連,。游人于石磴間跳來跳去,,故曰“跳巖”。偶然落水,,也不必驚慌,,至多濺濕衣裙而已,倒平添不少意外之趣,。
溪水也有藏于古藤幽壑下的,,圓石上綠意蔥蘢,巴掌形的紅葉飄落水中,,戀戀不舍,,劃出一圈圈漣漪之后,悠然遠(yuǎn)去,,讓人無端想起王維“清泉石上流”的詩句,,想起馮至“你無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兒投入了我軟軟的柔波”的詩句……
金鞭溪蜿蜒十五里,十步一景,,你定然不會寂寞,。何況,山林里還有無數(shù)的小動物們與你相親呢,!鳥兒在枝頭歌唱,,小松鼠在林中跳躍,最無賴的要算嘯聚山林的猿猴了,,“攔路搶劫”成了它們的生存法則,。你正啃著的蘋果或吃著的零食,,“呼啦”一下,被它們搶走時,,千萬別惱,!人類的法律可管不著它們,誰叫你自己這么不小心呢,!給它們拍拍照或是跟它們合個影,,這點面子,說不定它們還是會給你的,。
于是看花,。溪頭溝畔,野花遍地是,。龍蝦花花色艷麗,,有鮮紅的,如珊瑚,;有金黃的,,如琥珀;紫色的如葡萄,?;ㄔ诰G葉下面,花柄像一根青絲線,,俗名“青絲吊龍蝦”,。“蝦頭”上有兩根卷須,,“蝦身”有一道一道的花紋,。花懸吊在葉子下面,,爭艷斗妍,,微風(fēng)中活蹦亂跳,如同活蝦,。還有其他野草野花,,如虎耳草,妙就妙在神似而形不似,,然只要細(xì)細(xì)玩味,,也還是能叫得出名兒來。
走累了,,不妨坐下來,,脫去鞋襪,光腳伸進(jìn)溪水中,,“這溪水涼得咬腳呢,!”說這句話的人叫沈從文,,他在1982年5月28日,最后一次回家鄉(xiāng)鳳凰時,,曾游金鞭溪,,濯足。我特別喜歡那句話中的“咬”字,,讀起來像用狗尾草撓腳板心一樣,,癢酥酥的。涼而不寒,,帶著戲謔驚喜的味道,。沈先生一生的作品多達(dá)700余篇,1953年,,他的心血之作幾乎全被付之一炬……先生已屆八旬,經(jīng)歷的坎坷不可謂不多,,可這個詞讓老人的童稚之心盡顯,。“就好比這山中的杜鵑鳥,,嘴角喊出血了,,也沒見把山喊崩喊瘦,而山們?nèi)砸圆┐蟮男貞讶責(zé)崴?,讓它和山中的其它鳥兒一道唱,,這樣便達(dá)成了另一種和諧,這就是自然,?!毕壬赐甘朗拢H近自然,,先生想用“腳片子激起水花”,,重拾兒時美好的樂趣,我們又何嘗不想呢,?
億萬年前,,金鞭溪所屬地帶是茫茫滄海。自然巨變,,滄海變峰林,,水們穿千山走萬壑,金鞭溪才久旱不斷流,,久雨不漫溪,,有了如今自在富足的模樣。沈老雖長逝,,光輝照人多,。便如溪中水,,汩汩泛清波。且行且思,,覺得沈從文和金鞭溪竟如此相像,,經(jīng)歷人生起伏與風(fēng)浪,欣慨交集,,猶有慈悲照人的心懷,,令人景仰。我的書架上擺著他的《邊城》《湘行散記》及那部大書《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匆娂堩撋想h秀儒雅的筆跡,我的內(nèi)心無比溫暖,,仿佛隔過茫漠的時間,,與沈老默然相對。
(曾令娥,,益陽市人,,湖南省作協(xié)會員,毛澤東文學(xué)院第九期作家班學(xué)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