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問

來源:武陵源區(qū)融媒體中心 作者:金魚 肖瑤 李東暉 編輯:覃蕾 2022-10-30 09:17:22
—分享—

《山問》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分析

李東暉

歌曲《山問》以武陵源核心景區(qū)“仙女散花”景點為抒情女主人公形象,訴說一段星辰為證的海誓山盟,、跨越時空的堅守等候:深深的海底,,她為他苦苦等候;三億年后,,滄海桑田,,海已枯石未爛,,她手捧鮮花,亭亭玉立于溪澗,,期盼他的出現(xiàn),;斗轉(zhuǎn)星移,她的淚水化為潺潺溪水,,裙袂飛作片片彩霞,,容顏定格成永遠(yuǎn);由海之戀到山之盟,,時光永劫,,她矢志不渝,堅貞地守候,!

《山問》歌名化用《楚辭》中的《天問》,。歌詞大量用典,蘊含“初唐四杰”之一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杜甫《飲中八仙歌》詠詩仙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晚唐溫庭筠《望江南》“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宋代詞人秦觀《鵲橋仙》“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等,。歌詞還借用佛教計時單位“劫”,,時空遠(yuǎn)超億萬年,只有星辰能為證,,“永劫無間”也是當(dāng)下熱門網(wǎng)游的名字,。歌詞以中國古代傳說“仙女散花”的故事為背景,通過人物敘述的方式抒情,,綜合運用夸張,、反復(fù)、反問,、排比,、比擬、押韻等多種形式,,叩問山水,、天地、星辰,。

作曲上既運用小調(diào)式創(chuàng)作來表現(xiàn)音樂的古典和柔美,,也運用了大調(diào)的色彩展現(xiàn)抒情主人公深情的呼喚、真摯的感情,,將歷史的滄桑與厚重,,故事的悲劇美演繹得淋漓盡致,。歌曲整體偏通俗,音域較寬,,體現(xiàn)了敘述故事時代跨度大,,歷史久遠(yuǎn)的特點。

來源:武陵源區(qū)融媒體中心

作者:金魚 肖瑤 李東暉

編輯:覃蕾

本文鏈接:http://twshunji.com/content/2022/10/28/11989166.html

閱讀下一篇

返回武陵源新聞網(wǎng)首頁